北京为何要整治“拆墙打洞”,真相在这里!
在本市人员密集的地区,住宅楼房一层多被小吃店、小卖店、小服装店、房屋中介等占据着,这些遍布居民区的底商多数是把住宅房屋一层外墙的窗户改为门洞,有的干脆在外墙上直接破墙开出一处门,个别几间没有改造的房屋在众多店铺中倒显得有些另类。
于是
有了整治“开墙打洞”行动
有的小伙伴表示不理解
今天咱们就仔细聊聊这个问题
“开墙打洞”办商业,真的不好
住宅楼原本是供人居住的地方,没有商业功能,将住宅“开墙打洞”办商业,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生活,但更多的是带来脏乱等对居住环境的破坏,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,同时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。便民店成了扰民店,投诉和纠纷不断。
噪声污染
这些店铺早早开门营业,吵闹声一直持续到晚上。特别是美容美发和小餐馆,整日播放音乐,老年人和小孩无法正常休息。天气暖和的季节,不少的餐馆还扩展到户外经营,加重了噪声污染,有些“串店”和“麻辣烫”更是彻夜经营,让居民难以忍受。
空气污染
小吃店、快餐店的排烟管道纵横交错,通过排风扇直接向室外排烟,空气中弥漫着南北各地的风味。
住在饭馆楼上的居民抱怨着:“餐馆一开业,我们就开不了窗户,到了夏天,简直没法呆在屋里。而且小区一直有蟑螂,怎么都灭不干净,这都拜餐馆所赐。”
无奈,楼上的居民只得紧闭的窗户,这样虽可以阻断噪声与异味,但也让屋子里变得更加憋闷。
相关研究发现,烹饪产生的油烟中,有比PM2.5还细微的颗粒物PM1,对气候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样造成不利影响。居民家中生火做饭产生的油烟,经过抽油烟机的收集和处理,从烟道向高处排放,而住宅一层的饭馆,如果油烟和异味处理装置不达标,就会造成油烟、有毒气体大量排放在低处,不易扩散。当老人、孩子在附近活动时,会直接吸入油烟,引发眼睛、肺部、呼吸道等病症。
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规定:在居民住宅楼、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、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,禁止新建、改建、扩建产生油烟、异味、废气的饮食服务、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项目。违反的,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。
阻塞交通
由居住改为商用,为了扩大经营面积,商铺往往还会加盖加建,私自搭设违建挤占公共绿地,造成交通秩序拥堵。一家自行车专卖店前,店主蹲在地上给顾客组装自行车。在他身后,电动车、自行车、摩托车等横七竖八地摆在人行道上,剩下的空间只够一人行走。
治安和消防隐患
商业带来南来北往的客流,不利于小区管理,原本封闭、安全防范到位的小区,因“开墙打洞”带来了管理漏洞,商户人员随意进出小区,易滋生治安隐患。废弃物、垃圾、油烟都会引发火灾隐患,对整栋楼和全小区的居民构成潜在的威胁。
看来,“开墙打洞”做生意并不怎么样嘛……
是啊!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~
一层为什么受青睐
低廉的开支与居民区周围众多的客源,是这些小商铺经营者看中的主要原因。
在居民楼里开店,临街人气又旺,客源会有一定保障,尤其是餐饮、美容等小店。相比在真正的商铺,居民楼的成本低,住宅的房租比写字楼便宜很多,水电费、物业费也是按照住户使用标准来收取。相较于租给普通住户,一层的房东也更愿意将房屋租给开店的商铺使用,从居住用途变为商业用途,租金收益可以大幅度提高。
一层众多底商的出现使居民楼周围的环境变得脏乱不堪,废弃塑料袋与垃圾在人行道中随处可见。噪音和空气污染,严重影响了地区环境的市容和居民生活、出行安全。可以说,“开墙打洞”建“门脸儿”只是少部分人获利,带给整栋楼居民和周边居民更多的是生活不便和安全隐患。
法律也是不允许的
律师观点
住宅改商用应守法 经利害关系方同意
《物权法》第七十七条规定,业主不得违反法律、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。私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,除遵守法律、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,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。
律师表示,如果开在居民楼的店铺干扰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,居民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
我们一起努力
打造更美好的明天
猜你喜欢
微信:安居北京
微博:安居北京
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权威资讯!